张锦院士、邱介山教授、朱为宏教授受邀做客黄岛讲坛(第77期)

来源:小艾电竞柳淑惠责任编辑:王延波审核人:巩亮 张洪泉发布时间:2023-06-20浏览次数:619

6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张锦教授,做客第77期黄岛讲坛,作题为“烯碳纤维的控制制备与应用探索”的学术报告。同时,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邱介山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教授,分别作题为 “先进功能碳材料的创制及应用”和“光敏化学产品工程”的学术报告。

黄岛讲坛现场  高德政摄

张锦院士表示,高性能纤维等战略材料及技术严重受制于人,目前这一系列卡脖子技术瓶颈严重威胁我国经济和科技安全。作为中国科技工作者,集成科技力量、攻坚克难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张锦院士作报告    高德政摄

张锦院士指出,作为烯碳纤维原材料的纳米碳材料,是引领未来高科技产业的战略新兴材料。他着重介绍了什么是纳米碳材料,及其它的研究范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全链条式纳米碳材料研究体系。纤维的发展史、发展趋势、高性能纤维发展现状以及烯碳纤维的主要性能、控制制备与应用探索。

最后,张锦院士列举了人类面临的十大问题,强调能源、环境、资源已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尤其是中国可持续和谐快速发展的重大瓶颈性难题之一。鼓励所有科技工作者保持创新冲动,争当重要科技领域的领跑者、前沿交叉领域的开拓者,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邱介山教授作报告   高德政摄

邱介山教授表示,二十一世纪是碳材料世纪,功能碳材料不可或缺、前景广阔。他介绍了应用及结构功能导向的碳材料创制、功能碳材料的结构与特点、多维碳材料工程概念的提出及重要性、煤基功能碳材料的创制,介绍了碳材料的储能性能、微观化学与结构修饰、精细调控碳材料的表/界面性质、多巴胺分子调控碳材料的表/界面性质、功能碳材料与水滑石的有机耦合,介绍了强化煤化工精细化/煤基功能碳材料的发展、建立煤炭精细深加工理论和技术、创制煤基功能碳材料并拓展在能源等领域的应用。邱教授强调,围绕国家资源特点和重大需求及学科前沿要创榛辟莽:做“前人未做的事,洋人未做之事”。丰富发展多维碳材料工程的学科内涵,创造更高的经济社会价值。

朱为宏教授作报告   高德政摄

朱为宏教授表示,光敏化学产品的技术发展,是一个新的前沿化学反应工程的新拓展,应深度加工,应用创新,突破卡脖子工程。他介绍了光敏产品工程的关键科技问题是:光敏化学产品稳定性强化、过程强化、产品高端化。介绍了变色眼镜、变色指甲油、变色玻璃等光敏产品的技术革新及落实情况。朱教授强调,要强化科技自信,从跟跑、并跑变为引领。努力用创新成果造福人类,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践行科技创新使命。

学术交流环节  高德政摄

报告结束后,各位教授就有关学术问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

嘉宾简介:

张锦,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董事长,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碳纳米管等纳米碳材料的生长机理、表征技术和制备方法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和北京大学“十佳”导师等奖励。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邱介山,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经理,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材料化工和能源化工等领域研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表彰30余次,担任《化工学报》和BatteryEnergy副主编,Chem. Eng. Sci.、Energy Technology、CarbonEnergy等学术期刊编委。

朱为宏,华东理工大学副董事长,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化学产品工程研究,涉及光敏化学品功能化及产品化,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担任Smart Molecules、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过程工程学报》副主编。